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红色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林苗;耿幸宏;耿永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红色文化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力量。从历史逻辑来看,红色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历史互动上具有共生性,在价值同构上具有共通性;从理论逻辑来看,红色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促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承载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实践逻辑来看,二者在实践创新上具有协同性,应积极构建红色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机制。

    2025年04期 v.33;No.17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民族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应用实践——以蒙古族舞蹈课间操为例

    张朝乐门;阮伟达;

    民族文化符号在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认同感、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蒙古族舞蹈课间操为例,分析其作为民族文化符号对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提出以蒙古族舞蹈课间操为载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创新路径。

    2025年04期 v.33;No.17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口岸经济建设

  • 完善边民互市贸易主体资格立法保障制度的思考

    高丽晶;

    我国《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规定,互市贸易主体是“边民”。从立法目的来看,边民是以自然人的身份从事互市贸易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边民互市贸易功能定位发生转变,边境各省、自治区不断探索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互市贸易主体类型,包括个体工商户、互助组、边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互市贸易主体资格法律地位不明、边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阻碍了互市贸易的发展。对此,立法机关应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确定新的市场主体类型,制定有关互市贸易市场主体的配套规定,以保障边民互市贸易主体的法律地位。

    2025年04期 v.33;No.173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边境口岸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与优化路径研究——以云南省腾冲市为例

    施慧超;

    边境口岸城市作为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腾冲市作为云南省的边境口岸城市,在充分发挥自身沿边区位与资源优势基础上,聚力发展口岸经济,利用区域性国际市场分割相对不明显的特点,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发展现状,探究边境口岸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其他边境口岸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参考样本和经验借鉴。

    2025年04期 v.33;No.173 16-2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高等教育研究

  • 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内在机理探析

    王西亚;刘涵;

    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需深入探究“大思政课”的生成规律,精准把握其内在机理。“何以可能”维度,“大思政课”的科学性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可塑性是培根铸魂的逻辑基础;“如何可能”维度,科学的“大思政课”与受教育者的深层互动是培根铸魂的实现过程;“可能何为”维度,培根铸魂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逻辑旨归。深入把握“大思政课”与“培根铸魂”的内在交互机理,有助于教育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动教学内容深度入脑入心,引导受教育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5年04期 v.33;No.17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

    韩玉珠;白絮飞;

    本研究对某高校102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AU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应对在班级内不同综合成绩排名中存在差异;大学生积极应对与社会适应总分及各维度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消极应对与社会适应总分及各维度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能够预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本研究提出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多维度、多层次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提供实践机会强化社交技能;开展应对策略培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应对方式。

    2025年04期 v.33;No.173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价值意蕴及优化路径

    张文莲;

    通识教育作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其价值内涵表现在:培养标准从知识拓展上升为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从职业发展上升为全面发展、教育内容从常识普及上升为科学思维培养。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内涵认识和目标定位发生偏离、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缺乏融通性、组织机构和评价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相关优化路径:更新通识教育理念与目标,强化制度支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评价体系。

    2025年04期 v.33;No.17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文化·文学研究

  • 论阿云嘎小说的生存困境书写

    王金双;解政博;

    阿云嘎对家乡鄂尔多斯人民生活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悟。他以此为创作背景,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底层人物群像,揭示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他目睹了底层民众在社会变革时期所面临的物质匮乏困境以及权力关系对他们命运的压迫。在精神文化层面,他察觉到现代文明导致了游牧文明的文化失衡,同时市场经济的兴起也重塑了人们对自然的看法,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2025年04期 v.33;No.17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的语言特征及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

    蔡文婷;

    达斡尔族民间故事作为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风格简明生动,精彩纷呈,反映出达斡尔民族历史实践和社会生活现实的千姿百态,被誉为是民族语言艺术中的灿烂遗产。笔者在细读、分析不同版本的“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集”基础上,以故事的语言特征作为研究切入点,对达斡尔族民间故事中所反映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作简要梳理,为进一步阐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多元一体之格局,原因在于长期的生存发展和交往实践中各民族所形成的深层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科学内涵提供佐证。

    2025年04期 v.33;No.173 42-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社会·经济研究

  • 国内学者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综述与评析

    王庆超;崔雅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发展人民民主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全面的思考,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近年来在国内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和价值意蕴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和探索该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学理支撑。全面把握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内涵,更为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这一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5年04期 v.33;No.173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内涵、价值与建构路径

    赵太平;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形成的新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以“人民至上”为立场的文化成果,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内核的文化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成果的文化表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确证了“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文明的文化图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路径,需要从巩固文化主体性、加强党的文化理论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三个方面进行。

    2025年04期 v.33;No.173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赤峰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研究

    刘银成;郑文艳;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赤峰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本文深入挖掘、梳理赤峰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育人作用,对进一步加强赤峰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加以总结,提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的路径。

    2025年04期 v.33;No.17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治安管理的协同治理路径

    张曼群;郭景晖;蔺妍;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建立了一系列管理机制,但在高校治安管理方面的建设仍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其治安管理的协同治理路径,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本文从当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存在的治安调解机制不健全、警务宣传时效性欠缺、事务处理效率低、治安监管覆盖面有限、监控设施应用效能差五个问题着手分析,提出治安调解室建设、警学联动反诈机制建设、治安快办区建设、警学协同岗勤建设、终端监控室建设五个协同治理路径。

    2025年04期 v.33;No.173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资源型城市转型下头部创新资源助力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以包头市为例

    解红;

    包头市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研发能力弱、成果转化率低、高端人才匮乏、创新融资难等问题。为实现转型发展,本文提出整合头部创新资源的路径,即:构建协同研发模式攻克关键技术、建立成果孵化模式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打造“磁吸式”人才培育体系、创新基金投资模式扩充资金支持,以及搭建精准服务模式带动产业链升级,助力包头市实现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33;No.173 70-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社区积极分子推进城市基层多元共治的机制研究

    宋姚璐;

    社区是多元利益主体互动的共治单元,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是解决城市基层治理问题的关键。研究基于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基层职能过载与资源不足、居民参与冷漠与动员不足、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困难等问题,在分析社区积极分子参与基层多元共治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社区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围绕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建设机制和围绕居民参与的社区参与机制,为城市社区多元共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以期深入理解基层微观互动形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良性运转。

    2025年04期 v.33;No.173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2011—2024年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艺林;阿拉坦格日乐;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旅游业的繁荣为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使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明显的进步。近年来,学者们借鉴旅游人类学理论,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对2011—2024年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制)发表的关于旅游人类学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并从文献时间分布、论文作者、研究内容方面进行总结,从而系统展现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概况。

    2025年04期 v.33;No.173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理工研究

  •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王旭;佟晟;

    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对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从机械结构件中的应用、机械设计方面的应用、制造领域当中的应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方面等四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关键技术的作用。提出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上的应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得以紧密衔接和协同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025年04期 v.33;No.17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EPC发包模式的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

    姜海军;

    EPC发包模式作为一种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的一种模式。~([1])20世纪80年代以来,EPC发包模式在我国经过40多年发展,可划分为试验阶段(1984—2002年)、推行阶段(2003—2015年)、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至今),凭借其缩短项目建设工期、降低投资成本的显著优势被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根据呼伦贝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6—2030年),全市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结合EPC发包模式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可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根据EPC发包模式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聚焦呼伦贝尔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EPC发包模式进行风险因素识别,构建风险识别矩阵,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采用EPC发包模式开展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025年04期 v.33;No.173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皖江流域永兴二沟村灌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方宇媛;姚惠敏;贾莉;张建所;高玉响;方剑;

    以皖江流域永兴二沟农村灌渠为研究区,设置8个点位采集其底泥,测定7种重金属Hg、As、Cd、Pb、Cu、Cr、Zn含量,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法开展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开展底泥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Hg、As、Cd、Pb、Cu、Cr、Zn含量均值分别为江淮流域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的1.98、1.82、7.01、1.59、2.47、1.43、6.38倍;(2)所有采样点位内梅罗指数均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水平,地累积指数均值表明,除Cr外其他金属物呈现不同程度污染状态。Hg、Cd潜在风险指数较高,100%点位综合潜在风险指数达到较高及以上风险水平;(3)Cd、Hg、Cu、Zn、As主要来源于周边农业生产和污水排放,Pb主要来自周边交通尾气沉降和污水排放,Cr输入途径主要与污水排放有关。

    2025年04期 v.33;No.173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传送带运矿情境下多金属矿山生产优化研究

    罗健夫;

    本文针对多金属矿山传送带运矿情境下生产过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为了平衡生产成本和配矿后得到的粗矿粉质量,并探索不同矿石开采量范围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市场需求量变化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以单位生产成本和总品位波动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利用混合方法改进的多目标帝国竞争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二者在各个矿石总开采量区间内的帕累托前沿簇。根据这些帕累托前沿簇,分析不同矿石总开采量区间下的成本与品位波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生产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成本优化的决策原则,为不同偏好下的生产方案提供了具体的优化路径。

    2025年04期 v.33;No.173 109-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 茄科植物DFR基因密码子偏性与进化分析

    王英琪;张俊杰;高伟博;刘福芳;李景伟;姜超;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主要参与花青素的合成,花青素作为主要的呈色物质之一,决定了茄科植物的丰富色彩,研究DF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可为提高其表达效率及花青素合成相关的遗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2个茄科植物的DFR基因,通过计算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等相关参数,分析DF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DFR基因的GC1、GC2、GC3的平均值为48.53、38.93、35.21,ENC值范围分布为38.79~56.37,表明DF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ENC-plot关联分析与PR2-plot偏倚分析显示多种因素驱动密码子使用;DFR基因偏向使用GCA、AGA、UCA密码子。本研究为茄科DFR基因的功能解析、提高表达效率、优化密码子组成、外源基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4期 v.33;No.173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 微波热解生物质制氢研究

    沈元兴;李欢;苏建彬;

    生物质制氢是较佳的H_2获取渠道,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生物质的制氢和产物问题,选取南方常见果壳-荔枝壳为研究对象,以自主搭建的微波热解生物质系统,进行三变量多参数的热解实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量、生物质含水率和生物质粒径对荔枝壳热解H_2浓度、能耗、产物产率和H_2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生物炭添加量和生物质含水率有利于促进H_2的制取,生物质粒径对三相产率和H_2浓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在微波热解功率为1000 W时,当生物炭添加量为4%,生物质含水率为11.01%以及生物质粒径<0.3mm时,气相产率和H_2浓度都达到了最高值,分别为56.44wt.%和34.60Vol%,并且反应能耗仅为3.06kWh/kg。研究成果为生物质微波热解制氢工艺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理论和方向。

    2025年04期 v.33;No.173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3K]

教学实践研究

  • 生成式AI在研究生学术写作中的应用:优势、风险和纾解对策

    张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成式AI在研究生学术写作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技术—应用”的嵌入逻辑,生成式AI在高效构建文献综述、优化语言表达和结构、激发创新思维及辅助同行评审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其应用也存在学术诚信和原创性、深度理解和批判性缺失、知识同质化及版权与数据安全等风险。为此,本文提出了政府优化科研生态、高校构建责任规范和审查机制、导师强化责任制和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等多维度纾解对策,以期实现生成式AI科研应用的和谐化推进。

    2025年04期 v.33;No.173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与思政理论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赵智艳;

    园林植物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理论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园林植物学课程特点,构建了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充分挖掘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园林植物学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为发挥园林植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奠定基础。

    2025年04期 v.33;No.173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口岸建设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本刊编辑部;

    <正>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地区,口岸城市众多,口岸经济繁荣,在我国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边境口岸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强边固防行动的重要区域,也是相邻国家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科技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往来通道。为助力内蒙古的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依托学校的边境地缘优势,我刊自2024年第1期开始设置“口岸建设研究”栏目,着重刊登口岸历史、口岸文化、口岸经济、口岸发展等方面的优秀论文,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口岸建设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平台。

    2025年04期 v.33;No.17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