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鑫;
推进“新工科”教育的再深化、再拓展,会促进高校对新时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程复合性学科,本文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行业融合等方面的缺陷,提出面向“新工科”,建立“三点一面一体”培养模式和“三个融合”教学新思维以及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以实现培养具备跨学科、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025年03期 v.33;No.172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徐桂芳;包芳;狄继芳;
本文探讨了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与创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验证了融入数学思想文化后学生成绩提升12.5%,学习兴趣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数学思想文化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信息化手段应用等数学思想文化融入路径,并通过教学实例验证其有效性,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33;No.172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强健;关宇霞;
为全面了解我国幼儿教师心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深入剖析研究热点与潜在问题,本研究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4-2023年间发表的930篇关于幼儿教师心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可视化分析。通过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等方法构建了幼儿教师心理研究的知识图谱,揭示了该领域基本概况与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心理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波动式增长,作者合作网络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热点覆盖心理健康与能力、职业情感与体验、社会支持与投入方面。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幼儿教师心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持。
2025年03期 v.33;No.172 12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 卢昱安;
本文旨在将AI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学习、深度思考方式培养三者相结合,探讨AI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日语读写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AI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指出其在日语教学中的优势。针对日语专业读写课程的现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和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策,并以“治愈系文化”的主题为例,对基于AI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日语读写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分组与主题设定、任务分配、多模态资料搜集、交叉阅读与AI深化创作等环节。此外,本文还探讨了AI多模态技术应用下的教学评价机制,目的在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AI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日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创新思维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5年03期 v.33;No.172 131-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吴红艳;张志莉;宋旭霞;
课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阵地,而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变革,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培育。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学习者个性化分析不足、课程思政融入不自然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精准画像;将“教师行为准则”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的实践举措,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业表现得到提升,教师教学方式得以优化,提高课程的教育水准与成效。
2025年03期 v.33;No.172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张子鹭;
本文对我国2001—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后作业设计展开回顾和研究,作业设计的研究经历了意识转变、多样化实践、融合创新并重三个阶段,作业设计在路径构建和优化策略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课后作业设计不断改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加快教育发展进程,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目前,研究呈现以下趋势: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融合,研究内容与核心素养融合创新,紧跟课程新要求。
2025年03期 v.33;No.172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