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旭;佟晟;
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对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从机械结构件中的应用、机械设计方面的应用、制造领域当中的应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方面等四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关键技术的作用。提出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上的应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得以紧密衔接和协同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025年04期 v.33;No.17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姜海军;
EPC发包模式作为一种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的一种模式。~([1])20世纪80年代以来,EPC发包模式在我国经过40多年发展,可划分为试验阶段(1984—2002年)、推行阶段(2003—2015年)、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至今),凭借其缩短项目建设工期、降低投资成本的显著优势被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根据呼伦贝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6—2030年),全市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结合EPC发包模式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可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根据EPC发包模式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聚焦呼伦贝尔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EPC发包模式进行风险因素识别,构建风险识别矩阵,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采用EPC发包模式开展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025年04期 v.33;No.173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方宇媛;姚惠敏;贾莉;张建所;高玉响;方剑;
以皖江流域永兴二沟农村灌渠为研究区,设置8个点位采集其底泥,测定7种重金属Hg、As、Cd、Pb、Cu、Cr、Zn含量,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法开展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开展底泥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Hg、As、Cd、Pb、Cu、Cr、Zn含量均值分别为江淮流域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的1.98、1.82、7.01、1.59、2.47、1.43、6.38倍;(2)所有采样点位内梅罗指数均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水平,地累积指数均值表明,除Cr外其他金属物呈现不同程度污染状态。Hg、Cd潜在风险指数较高,100%点位综合潜在风险指数达到较高及以上风险水平;(3)Cd、Hg、Cu、Zn、As主要来源于周边农业生产和污水排放,Pb主要来自周边交通尾气沉降和污水排放,Cr输入途径主要与污水排放有关。
2025年04期 v.33;No.173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罗健夫;
本文针对多金属矿山传送带运矿情境下生产过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为了平衡生产成本和配矿后得到的粗矿粉质量,并探索不同矿石开采量范围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市场需求量变化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以单位生产成本和总品位波动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利用混合方法改进的多目标帝国竞争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二者在各个矿石总开采量区间内的帕累托前沿簇。根据这些帕累托前沿簇,分析不同矿石总开采量区间下的成本与品位波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生产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成本优化的决策原则,为不同偏好下的生产方案提供了具体的优化路径。
2025年04期 v.33;No.173 109-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 王英琪;张俊杰;高伟博;刘福芳;李景伟;姜超;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主要参与花青素的合成,花青素作为主要的呈色物质之一,决定了茄科植物的丰富色彩,研究DF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可为提高其表达效率及花青素合成相关的遗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2个茄科植物的DFR基因,通过计算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等相关参数,分析DF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DFR基因的GC1、GC2、GC3的平均值为48.53、38.93、35.21,ENC值范围分布为38.79~56.37,表明DFR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ENC-plot关联分析与PR2-plot偏倚分析显示多种因素驱动密码子使用;DFR基因偏向使用GCA、AGA、UCA密码子。本研究为茄科DFR基因的功能解析、提高表达效率、优化密码子组成、外源基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4期 v.33;No.173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 沈元兴;李欢;苏建彬;
生物质制氢是较佳的H_2获取渠道,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生物质的制氢和产物问题,选取南方常见果壳-荔枝壳为研究对象,以自主搭建的微波热解生物质系统,进行三变量多参数的热解实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量、生物质含水率和生物质粒径对荔枝壳热解H_2浓度、能耗、产物产率和H_2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生物炭添加量和生物质含水率有利于促进H_2的制取,生物质粒径对三相产率和H_2浓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在微波热解功率为1000 W时,当生物炭添加量为4%,生物质含水率为11.01%以及生物质粒径<0.3mm时,气相产率和H_2浓度都达到了最高值,分别为56.44wt.%和34.60Vol%,并且反应能耗仅为3.06kWh/kg。研究成果为生物质微波热解制氢工艺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理论和方向。
2025年04期 v.33;No.173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