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红;
本文聚焦于如何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提出了“正向思考、反向施工”的操作方法,从教师角度着手提出了“三步法”,旨在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文共分三部分,即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建立——自我思政教育和主动实施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动态实施——搭建动态实施三维空间。旨在为教师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提供参考和建议。
2023年02期 v.31;No.159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程欣;张舒;李琳颖;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一思想在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关键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融入理念,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入策略。每门课程各有侧重,协同发力;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充分运用案例式教学;积极探索参与式教学。
2023年02期 v.31;No.159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韩丽伟;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的举措,是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对地方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创新教育模式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内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中对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探索适合应用型高校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对策,为广大应用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2023年02期 v.31;No.159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靳立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随着我国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等传统音乐陆续被列入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文章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就蒙古族非遗传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高校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路径,促进蒙古族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3年02期 v.31;No.159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敖国艳;吴红艳;边静;
信息化时代,数学教师的TPACK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的TPACK能力水平值得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H学院数学师范生的TPACK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一节课为例,构建了TPACK理念下的新型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概念建构能力。
2023年02期 v.31;No.159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邓春瑶;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而当前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如“硬思政”“贴标签”等课程育人难点。本文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结合课程、专业以及学科实际,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满足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实施策略,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的思维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达到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供思路。
2023年02期 v.31;No.159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德晨霞;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了打破传统文科给大学外语课程造成的现实困境,大学外语教师在探索实践课程思政建构的过程中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国际视野,树牢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2023年02期 v.31;No.159 139-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葛文峰;
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高校本科翻译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翻译人才的使命。因此,如何在翻译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翻译本科专业教师首先要提升政治意识,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翻译选材方面注意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课程教学中要将课程思政寓于课堂内和课堂外、理论与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无缝衔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023年02期 v.31;No.159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