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经验启示及世界意义

    侯爱萍;马旭;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探索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改革开放是总结出的深刻经验启示。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朵灿烂之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

    2023年02期 v.31;No.15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

    刘占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彰显了人民性。其内涵要义蕴涵人民性,科学自然观蕴含人民生活;绿色发展观涵养人民发展;基本民生观隐含人民民生问题;整体系统观蕴涵人民目标性;共赢全球观隐射人民幸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幸福程度的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践行和落实根本价值目标的生态发展观就要坚守人民至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观促进人民幸福;坚守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促进人民的发展。

    2023年02期 v.31;No.15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高等教育研究

  •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路径论析

    李铁英;张峰源;

    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制造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情、境、知、行四方面出发,提高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引导大学生积极接受并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使其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

    2023年02期 v.31;No.159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论高校教师文化自信的培养

    单辉;

    高校教师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内化与外化两种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在内化上,既要引导教师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价值,还需要提升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更需要引导教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在外化上,既要引导教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中,还要指导教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2023年02期 v.31;No.159 17-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三全育人”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

    郭珍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增强育人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剖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构成要素及生成困境,高校需要坚持“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健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强化大学生的需求认知和践行能力等措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2023年02期 v.31;No.15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社团管理的观念转变与路径创新

    张楠;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团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时代,社团管理具有管理方式网络化、管理运行扁平化、管理平台共享开放化等特征。同时,社团管理面临着组织架构不合理、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品牌活动吸引力低、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侵蚀等问题。结合当前高校社团管理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从思想引领、顶层设计、理念建设、活动统筹、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究,实现高校社团建设的观念转变与路径创新。

    2023年02期 v.31;No.159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新时代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

    丁雅雪;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面临文化建设人才短缺、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传承意识不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缓慢等困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具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特殊优势,更是其服务社会的职能体现和时代使命。地方高校必须培养文化振兴生力军、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创新乡村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担起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使命。

    2023年02期 v.31;No.15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许太梅;汤太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职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职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沟通,工作效率较低;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职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认知观念的偏差、实践经验的不足和创业能力的欠缺。为促进职业院校大学生更好地返乡创业,政府要落实政策,全程护航,提升效率;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并补齐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和不足;职业院校大学生要改变观念、积累经验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023年02期 v.31;No.15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语言文学艺术研究

  • 鄂伦春民间故事汉译本中的音译探析

    孟娜佳;

    鄂伦春民间故事汉译中采用大量音译法,保留了民族文化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鄂伦春民间故事中的音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已有的译音词,探讨鄂伦春民间故事译音词的种类、音译的原则和方法、译音词的引入方法及使用模式,旨在为规范和统一鄂伦春民间故事中的译音词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2期 v.31;No.159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轻动词解释:亳州方言“X罢了”构式情态义生成

    王绍玉;

    亳州方言中常用的“X罢了”构式具有一定的情态功能,主要体现认识情态、道义情态与动力情态,“X罢了”中的“X”可以为动词(V)、形容词(A)和名称(N),“X罢了”核心语义体现主观小量,即往小里说。“V罢了”来源于“V而罢”的连动结构,形容词“A罢了”、名词“N罢了”应当由“V罢了”结构类推产生。“罢了”大多出现在应答语末尾或祈使句末尾,并体现一定的人际功能。从句法分布、语义特征等方面看,“罢了”情态功能产生于“罢”词义虚化,“罢”与“了”的复合动因主要是对话省略及焦点前移,形成机制为语义契合原则和结构邻近原则。

    2023年02期 v.31;No.159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珊莎·史塔克人生转变的轨迹探析

    尚爱萍;黄家祺;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依据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中的珊莎·史塔克是北境守护奈德·史塔克的长女。她的成长经历、人生轨迹不断变化,特征明显,引人瞩目。从快乐的小鸟、笼中的囚鸟、逃亡的惊鸟成长为翱翔的雄鹰,虽然她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努力尝试争取把握自己的命运。在冰与火的冲击下,依然清晰可见不变的人性在苦苦地挣扎。本文对电视剧中涉及珊莎的事例及片段进行剖析,进而寻找成长小说、接受美学等文学理论佐证与支持下其性格发展、人生转变的轨迹及其原因。

    2023年02期 v.31;No.159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中原画风”的打造与太行风骨的精神塑造

    刘忠国;

    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孕育了蕴含民族精神的“中原画风”,中原画风的形成得益于北宗画派的滋养和孕育。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为现当代“中原画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河南画家群也为河南美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太行山画派”的建立丰富了“中原画风”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作为地处中原文化核心地位的河南,要积极打造“中原画风”品牌以弘扬中原传统文化,铸造太行风骨与民族精神,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新一代画家做出贡献。

    2023年02期 v.31;No.159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社会与文化研究

  • 互动交流渠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鲁佳;

    互联网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得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互动交流渠道已经成为引导消费者作出正确购买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将互动交流渠道的网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大学生群体为例,对他们的消费习惯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探索这些消费因素对这一群体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分析互动交流渠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并给出优化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对策建议。

    2023年02期 v.31;No.159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内蒙古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樊金岳;王利清;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内蒙古地区,以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定位为基础,发现内蒙古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时存在种植作物类型较为单一、农企组织化程度薄弱,“蒙字号”品牌优势不明显,基础设施和技术待改善等问题。鉴于此,内蒙古地区亟需通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改善农业产业经营方式、促进市场导向和政府保障、加强技术转化以及人才培养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路径。

    2023年02期 v.31;No.159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在融合发展中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以《经济日报》为例

    吉亚矫;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在新技术、新媒介不断更新的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主流媒体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新传播方式的有效运用,可以助力传统媒体重塑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影响力和公信力。本文以《经济日报》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为案例,结合内容分析法,阐述、论证、探索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通过机制体制改革、深度技术驱动、抓住短视频风口和坚持开门办报理念,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做大做强主流媒体。

    2023年02期 v.31;No.159 75-7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兴安盟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刘燕;马明瑞;

    兴安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一馆三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着革命历史,传递着革命精神,是兴安盟开展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随着红色文化旅游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发展,兴安盟亟需把握时代机遇,理清发展思路,探究发展问题,找寻发展路径。通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红色文化旅游经营模式,加强红色文化旅游整合发展,多层次开发红色文化产品,提升红色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兴安盟文化旅游的提质增效。

    2023年02期 v.31;No.159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网络文化发展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其对策

    梁娟;

    随着智能化电子设备和虚拟化网络的涌现与普及,网络文化也得以快速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借助网络纷至沓来,以网络文化形式涌入大众的视野中。网络文化既丰富了社会思想传播载体,也给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网络空间已变成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如何在网络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建设好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保障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难题。

    2023年02期 v.31;No.159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红色文化厚植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王欣;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边疆地区一直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空间。中国边疆地区与民族聚居地区交叉共存的格局赋予边疆民族地区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独具特色的双重重要性。红色文化源起近代中国,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共同历史记忆,传承中华民族共同抗争的革命基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赓续弘扬红色基因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现代化强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诠释。依托红色文化守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全与谋划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研究,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当下民族事务治理有效的实践展示。

    2023年02期 v.31;No.159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理工研究

  • 基于文献计量的氨氮有机废水处理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白春英;齐霞;刘瑞华;

    为了解氨氮有机废水处理研究发展趋势,本文对知网中2012-2021年有关氨氮有机废水治理研究的678份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Cite Space的关键词分析、关键词聚类、突现次分析等对有关氨氮有机废水处理从研究热点分析和研究趋势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有:我国氨氮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学者较多,但比较零散,且未形成核心的作者群体;研究者合作的频率较大,且以机构内部合作现象更为普遍;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和范围,有21个研究热点,涉及到沸石、吹脱、脱氮,反渗透、折点氯化等。反映了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已经从整体把握到深入个体层面,且研究与时俱进,主题逐渐多元化。

    2023年02期 v.31;No.159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呼伦贝尔旅游与软件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卢明波;陈绍英;

    本文基于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分析了呼伦贝尔旅游产业与软件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数字赋能旅游产业、软件产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旅游搭台软件信息产业唱戏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呼伦贝尔旅游与软件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即充分发挥呼伦贝尔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实施文化旅游搭台,产业唱戏,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战略,以智慧旅游为牵引,发展本地化软件信息产业,在呼伦贝尔旅游与软件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整体化解决方案。

    2023年02期 v.31;No.159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教学实践研究

  •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赵丽红;

    本文聚焦于如何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提出了“正向思考、反向施工”的操作方法,从教师角度着手提出了“三步法”,旨在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文共分三部分,即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建立——自我思政教育和主动实施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动态实施——搭建动态实施三维空间。旨在为教师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提供参考和建议。

    2023年02期 v.31;No.159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程欣;张舒;李琳颖;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一思想在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关键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融入理念,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入策略。每门课程各有侧重,协同发力;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充分运用案例式教学;积极探索参与式教学。

    2023年02期 v.31;No.159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韩丽伟;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的举措,是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对地方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创新教育模式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内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中对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探索适合应用型高校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对策,为广大应用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2023年02期 v.31;No.159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地方高校传承蒙古族非遗音乐的路径探究——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靳立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随着我国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等传统音乐陆续被列入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文章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就蒙古族非遗传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高校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路径,促进蒙古族非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3年02期 v.31;No.159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数学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与教学设计——以“二次函数”为例

    敖国艳;吴红艳;边静;

    信息化时代,数学教师的TPACK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的TPACK能力水平值得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H学院数学师范生的TPACK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一节课为例,构建了TPACK理念下的新型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概念建构能力。

    2023年02期 v.31;No.159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基于课程思政的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邓春瑶;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而当前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如“硬思政”“贴标签”等课程育人难点。本文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结合课程、专业以及学科实际,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满足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实施策略,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的思维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达到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供思路。

    2023年02期 v.31;No.159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外语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德晨霞;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了打破传统文科给大学外语课程造成的现实困境,大学外语教师在探索实践课程思政建构的过程中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国际视野,树牢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2023年02期 v.31;No.159 139-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高校本科翻译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讨——以《翻译概论》为例

    葛文峰;

    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高校本科翻译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翻译人才的使命。因此,如何在翻译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翻译本科专业教师首先要提升政治意识,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翻译选材方面注意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课程教学中要将课程思政寓于课堂内和课堂外、理论与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无缝衔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023年02期 v.31;No.159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正>《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是由呼伦贝尔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公开发行)。社会科学栏目主要有教育学、民族学、思想政治、语言文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另有本刊特色栏目:一带一路·呼伦贝尔研究;自然科学栏目主要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生物学、矿业工程等。本刊竭诚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投稿支持。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投稿请登录网址:https://flbr.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注册,按系统提示即可逐步完成投稿过程。

    2023年02期 v.31;No.1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