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杰锋;刘薇薇;朱雯琪;
学校教育并非简单的文化知识传递,还蕴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是一个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学校情感教育的课程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激发学生良好个性成长和提高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传统理想化情感教育偏离了学生认知发展目标,科学化情感教育疏离了学生生活世界,而封闭化情感教育则阻碍了学生社会化发展。新时代学校情感教育需要打造具有人文关怀和绽放生命色彩的学校情感教育新生态,着力探构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乡土课程的融合路径,真正实现以情优教、以情化人、情境育人。
2023年04期 v.31;No.161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吴秀芳;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更是指出学科教育应实现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统一。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当前学科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断强化思想意识、有效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积极挖掘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渗透方式等方法与途径,旨在为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提供方法论借鉴。
2023年04期 v.31;No.161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乌日汗;
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地方教育事业的未来,关系到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课程设置、内容选取、师资力量以及师范生自身的师德培养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地方高校应不断地优化师德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师德教育课程教师团队,构建常态化师德教育课程实践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师范生师德教育水平。
2023年04期 v.31;No.16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于松洁;
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并深化校企合作关系的需要,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当前,部分高校此项工作的开展陷入自身对企业缺乏吸引力、育人资源尚未形成合力、企业未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的困境。对此,高校必须结合企业转型发展需求,整合校企合作育人资源;企业必须落实合作育人规划,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新发展。
2023年04期 v.31;No.161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苏云;李庆宏;朱咸影;
当今劳动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大力推进劳动教育,积极构建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新时代普通应用型高校如何开展好劳动教育成为新的时代课题。高校应在坚持我国劳动教育历史经验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文章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劳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为切实做好普通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的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2023年04期 v.31;No.16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林建胡;陈志勇;李文芳;
开展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研究不仅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模式、机制进行研究,还要充分发挥文科教育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特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深入分析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融合发展认知片面化、表达形式碎片化、创新性转化表面化等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把准地方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打造课程品牌、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等有效路径,旨在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
2023年04期 v.31;No.161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