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以数字技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现路径

    吴小莉;程蕾;

    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推动我国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灵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要求。虽然数字技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但也存在着地区间数字鸿沟显著、舆情治理体系不健全、数字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因此,要加快弥合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完善数字舆情治理体系、激活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动能,进而更好地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24年04期 v.32;No.16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回眸与前瞻: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蒋旭;

    通过对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增加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同时也可以向世界展示民族治理的中国方案。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再现关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动态,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新时代、中国梦、民族团结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加强学者合作、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深化统一战线视域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研究、探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探索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解析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功效、探索在全球化浪潮中提升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影响力的路径等研究。

    2024年04期 v.32;No.167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高等教育研究

  •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小学教师 TPACK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海江;刘雨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对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整合技术(TPACK)的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三个要素的重建,小学教师整合技术(TPACK)知识对教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TPACK的构建要素和卓越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进行分析,从技术融合、课程学习、技术支持、反思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索,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TPACK能力提供借鉴。

    2024年04期 v.32;No.167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成泽卿;

    中国音乐史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一个主要课程。通过中国音乐史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从而对中国音乐文化有更加全面的理解。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能够发挥启迪思想、温润心灵、振奋人心的作用。传承发展好红色音乐文化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文对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红色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强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2024年04期 v.32;No.167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大先生”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刘玲莉;

    教师是“引路人”,也是“筑梦人”,高校思政课教师更要“师德铸魂、表率引领”,力争成为“大先生”。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思政课教师加强党史学习,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建立有效的师德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2024年04期 v.32;No.167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析

    白汤安;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机遇的基础上,基于“三全育人”的要求,提出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新路径,旨在不断提升新时代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024年04期 v.32;No.167 29-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刘永;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全面育人的重要平台。建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新的探索,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在试点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本文通过对其探索和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区的功能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实践和协同育人路径提供思考与借鉴。

    2024年04期 v.32;No.16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语言文学研究

  • 蒙古语言文字学术期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路径研究

    乌日嘎木拉;佟代泉;

    蒙古语言文字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组成部分,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四种蒙古语言文字学术期刊进行调研,总结蒙古语言文字学术期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方面的微观经验,提出拓宽约稿与选稿渠道、提升内容编校质量、加强推广传播效果等相关宣传教育路径。

    2024年04期 v.32;No.16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晋北食俗中的糕文化及其文化功能研究

    岳丽;白霞;斯琴;小长谷有纪;

    饮食文化研究是开展社会整体文化研究的重要切入口。糕是晋北的传统食物,但并非仅作果腹之用。在当地生态和历史环境的共同形塑下,逐渐生成了一种以糕为核心的食文化。通过对晋北糕的做法、吃法和应用场合等一系列文化事项进行深描,从文化功能论的角度阐释糕在晋北社会中所发挥的礼的教化、规范行为、强化认同、促进交往等社会文化功能,挖掘传统饮食文化价值的同时,从中管窥地方社会文化内核,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传统饮食生成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基质的认识,并丰富国内饮食人类学的个案研究。

    2024年04期 v.32;No.167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 宋代诗歌中的阴山文学景观书写探赜

    罗露琴;

    宋代阴山虽被北方辽夏所控制,但两宋文人笔下仍有对阴山的文学景观书写。从创作书写主体来看,两宋文人主要聚集在江南地带,其以谏官、使节、中书舍人等身份影响着阴山文学景观的构建。阴山画作、边塞风物、阴山历史女性书写主题成为了宋代文人的创作焦点,它们在呈现出壮美旷远的北疆文化景观同时,部分主题被赋予宋人忧国伤时慷慨悲凉的情感内蕴,这种多重情感交织和寄寓,形成了阴山文化特有的传承,也丰富了北疆地域文化内蕴之美。

    2024年04期 v.32;No.16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法律·社会研究

  • 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以呼伦贝尔市某区为例

    杨春梅;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显示,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增多,犯罪类型呈现多元化。2024年3月发生的“河北邯郸校园霸凌案”更是成为当前社会的焦点事件,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再次提升到重要位置。本文侧重以呼伦贝尔市某区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提出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数据库,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效能;通过“六大保护”措施,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合力;将“适度惩罚”作为未成年犯罪预防的辅助手段,以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024年04期 v.32;No.167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中社工组织协同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张萍萍;孙海燕;王晓丽;任亭亭;汪娅娅;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工作组织(简称“社工组织”)发挥着协同共治的重要功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看,它是不同治理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的纽带,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是实现助人自助、促进社会参与的有效助推。然而,在参与社会治理实践中,社工组织常常面临着资源配置、组织发展、角色定位、联动能力等多方面不可忽视的困境。因此,在社工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需要拓展筹资渠道、提升专业能力、营造社工服务品牌、加强社工身份认同、扩大公众认知和社会参与、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以有效增进“协同共治”。

    2024年04期 v.32;No.167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多元融合背景下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档升级策略

    杨光;

    随着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便民生活圈的建设逐步走向多元融合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探索“一圈多能”“多圈合一”“圈圈融合”的发展方式。在多元融合的背景下,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不能简单地化零为整,而是要在规划政策、建设主体、业态模式、数字科技等方方面面加强整合、集成、重组和创新,强化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实现开放式、多层次、多方位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消费载体和生活服务升级转型,切实保障社区商业微循环逐步畅通。

    2024年04期 v.32;No.167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理工研究

  • 1990—2020年中国大陆泥质岸线的变化分析

    田洪阵;徐璐璐;

    本研究基于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精细化标准,精确识别并分析了1990年至2020年间中国大陆泥质岸线的时空演变。通过运用最近距离法(NDM)和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泥质岸线的类型变化,还深入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1990年至2020年间,泥质岸线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减少速度先快后慢。其中,2000-2010年间减少幅度最大,共计减少了367.82 km;泥质岸线向其他自然岸线的转变比例较低,而转变为人工岸线(尤其以养殖围堤为主)的比例较高,这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泥质岸线变化的重要影响;泥质岸线主要呈现向海推进的趋势,这种变化由南向北逐渐增强。然而,部分岸段出现了侵蚀现象,表明局部地区可能面临岸线退化的风险;泥质岸线的变化速率在2000-2010年间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放缓。这种速率的变化反映了泥质岸线在不同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泥质岸线的变化不仅包含增加和减少两个过程,其保护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泥质岸线的保护还能为其他自然岸线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04期 v.32;No.167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智能变电站巡线机器人设计

    王巍;赵紫云;

    本文拟采用一种可控制的机器人代替传统的人工巡线及无人机巡线,机器人在巡线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躲避障碍物,并能够将巡线数据反馈给地面操控系统,较好地完成变电站巡线工作任务。机器人是以51单片机作为主控系统,配置摄像头、红外探测仪、传感器等硬件装置,能在各种复杂电网环境下连续稳定工作,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强、抗干扰能力强、运营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本文设计的机器人,可以提升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预警,以及提高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水平,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

    2024年04期 v.32;No.167 79-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 雌性生殖功能重构的研究进展

    黎婷;张院生;刘家旋;虞娜;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的发展解决了部分家庭不孕不育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优质的生殖细胞,尤其是卵子,导致一些家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失败。通过雌性生殖干细胞(female germline stem cells, FGSCs)或卵原干细胞(oogonial stem cells, OSCs)培养获得新卵子,在体外制备卵巢组织或直接进行体内应用,成为重构雌性生殖功能的新思路。

    2024年04期 v.32;No.167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体育研究

  • 抗阻力离心式训练对高山滑雪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研究

    吕品;

    抗阻力离心式训练是针对肌肉力量和拮抗肌群协调做功能力的训练,属于退让性训练的一种。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等验证抗阻力离心式训练对提升高山滑雪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可行性。通过高山滑雪专项体能测试结果数据对比得出:抗阻力离心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素质,且与项目特点高度契合,进而有效提高高山滑雪运动员竞技水平。

    2024年04期 v.32;No.167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文化强省视域下浙江省高校排球运动传承的路径选择

    吕晓龙;凌占一;周庆柱;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文化强省视域下浙江省高校排球运动传承的路径选择进行阐释。文化强省视域下浙江省高校排球运动面临传承主体失位、传承方式单一、传承脉络模糊、传播机制失衡等问题,高校应协同合作,推促文化传承;伦理教化,加强人文渲染;完善体系,深化传承叙事;与时俱进,汲取先进经验。

    2024年04期 v.32;No.167 99-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实施路径探究——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韩海光;

    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中顺利实施,需要学校精心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针对目前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在实施中的设施设备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偏向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意识弱;缺乏蒙古族体育文化“基因”的教育教学;专业教材的建设薄弱等问题,结合蒙古族传统体育具体项目,探究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实施途径。

    2024年04期 v.32;No.167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教学实践研究

  • “大思政”引领下化学专业本、硕核心课程思政融入的设计与实践

    王晓丽;启黎明;王莎莎;刘丹;常迎;

    化学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科。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生的分析化学课程和硕士研究生的高等分离分析课程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贯穿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析化学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形式进行本科生思政教育;高等分离分析课程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要求研究生在汇报前沿文献中融入思政(简称文献思政)内容。通过在化学专业课程中开展本、硕一体化的课程思政,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缘事析理的能力,为化学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层次创新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4年04期 v.32;No.167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指向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研究

    林秀丽;

    双课堂教学环境下传统教学单向灌输的教学弊端得到了有效解决,既有助于有效优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在双课堂教学环境下,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内容。本文以双课堂教学环境下指向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为研究对象,梳理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教学评价对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探索指向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期在推动教学改革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

    2024年04期 v.32;No.167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路径研究

    窦红伟;吴秀芳;

    “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价值意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交、相融,在呈现形式、最终目标上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契合。“讲好中国故事”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情感认同、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进行分析,从科学把握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形式、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入手提出解决路径。

    2024年04期 v.32;No.167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体育专业田径课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王亮;

    在体育专业田径课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还有助于他们掌握田径专项技能、提高运动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阐述了田径课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田径课教学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如:对体能训练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训练效果的合理评价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即:提升体能训练的针对性、提升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完善体能训练效果评价体系等,以期为田径体能训练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为高质量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

    2024年04期 v.32;No.167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路径研究——以衢州学院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为例

    张锁军;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彰显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更体现了对社会发展新阶段特征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回应。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组织与实施者。本文以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为例,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和教育目标,尝试从课前准备、课中讲授以及课后反思三个不同阶段,深入探索课程思政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路径。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本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效果,为同类院校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4年04期 v.32;No.167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校企合作专业统计学导论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张娟;

    为了实现专业课思政育人功能,本文结合统计学导论课程改革实践经验,以“思政+金课”协同育人理念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深度挖掘思政育人资源,构建价值、知识、能力三维统一的教学全过程思政育人体系路径。以“卡方检验”知识点为教学案例,对于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解释说明,证明该思政育人体系的有效性。

    2024年04期 v.32;No.167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本原则——对民法学课程思政的思考

    鄂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体例上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处理实务提供了价值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并深刻理解民法典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把握立法精神、条文含义和价值导向,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2024年04期 v.32;No.167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基于OBE理念的公司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何浩;

    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已成为经济与金融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职场发展需求的关键。本文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公司金融》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前序课程基础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成因,基于OBE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进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04期 v.32;No.167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正>《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是由呼伦贝尔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公开发行)。社会科学栏目主要有教育学、民族学、思想政治、语言文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另有本刊特色栏目:一带一路·呼伦贝尔研究;自然科学栏目主要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生物学、矿业工程等。本刊竭诚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投稿支持。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投稿请登录网址:https://flbr.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进行注册,按系统提示即可逐步完成投稿过程。

    2024年04期 v.32;No.167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下载本期数据